抑郁症,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。单词缩写为MajorDepressiveDisorder,简称为:MDD。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,兴趣减低、悲观、思维迟缓、缺乏主动性、饮食和睡眠差等等。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,感到全身多处不适,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。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,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,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。抑郁症至少有10%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,此时应诊断为双向障碍,另外我们常说的抑郁症,其实是指临床上的重症抑郁症(MajorDepressiveDisorder),人群中有16%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受其影响。
喜伤心,怒伤肝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,情绪体验能够激活生理感觉影响生理功能。这里的情绪不是暂时的,应该是指易喜伤心,易怒伤肝,易思伤脾,易忧伤肺,易恐伤肾,指一种持久之后的影。中医认为这五种情志,分属五脏,太过就伤相应的脏器。临床上也能见到一些这样的案例,例如被人吓得尿裤子就可以解释为恐伤肾,因为中医的肾管泌尿生殖系统。
还有心里太纠结,吃不下饭,思伤脾,因为中医的脾管消化系统。临床上一些身体疾病,就是说心理情绪影响身体而导致疾病,具体机理还不是太清楚,比如糖尿病就是身心疾病,所以用生理性,心理学想把这些情绪和身体机能的关系解释一下,可能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。
众所周知,只要是活生生的人,就难免会有七情六欲。那么何谓七情?又何为六欲呢?《礼记•礼运》曰:“何谓人情?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、欲,七者弗学而能”。可见这七情是每个人与生俱来,而不需要去学习就能掌握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。而“欲”是七情之一,《吕氏春秋•贵生》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:“所谓全生者,六欲皆得其宜者;所谓亏生者,六欲分得其宜也”;东汉哲人高诱注释曰:“六欲,生、死、耳、目、口、鼻也”。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,即:嘴要吃,舌要尝,眼要观,耳要听,鼻要闻,期盼长生,惧怕死亡。
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,提出了“七情致病学说”,七情即指“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”这七种人类最基本,也是最常产生的情绪变化,一旦这七种情绪波动过度,就会导致机体阴阳失调、气血不和而引发各种疾病。正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曰:“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(悲)忧伤肺,(惊)恐伤肾”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举痛论》曰:“百病生于气也。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,思则气结”。
喜为心志,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,精神状态良好,胃口大开,神采飞扬,思维敏捷,想象力丰富,创造力增强,就连抗病能力也显著提高,经常心情舒畅,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能下降。但是“过喜则气缓伤心”,因为心主神志、心藏神,过度欢喜就会出现心气不足、血行不畅等病证,表现为心慌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、多汗出、胸闷、头晕等症状,甚至神志错乱、喜笑不休,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。如《神雕侠侣》里洪七公与欧阳锋两人最后一次巅峰对决,因为各自心事了却,心情豁然开朗,又惺惺相惜,相拥哈哈大笑,最终泯尽恩仇,耗散了最后一丝心力,双双葬身华山之巅。
怒为肝志,轻度适当的发怒,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,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,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。但是“过怒则气上伤肝”,因为肝主疏泄、肝藏血,过度发怒就会出现肝失疏泄、肝阳上亢、肝火犯胃、木火刑金等病证,表现为胸胁胀痛、头昏目眩、面红目赤、呕血、咯血等症状,严重时还能诱发中风、心肌梗死、消化道大出血等疾病,危及性命。影视剧里虽然有很多剧情都是胡编乱造的,但是一个老年人大怒之后眼睛一闭,或者手捂胸口,或者手指着仇人,直挺挺倒地的情景却是真正源于生活的,估计当事人不是心肌梗死就是脑出血了。还有那《水浒传》里的林冲,得知仇人高俅被宋江放走之后,一怒之下大口吐血,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肝火犯胃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。
忧(悲)为肺志,当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挫折,情绪低落的时候,适度的哭泣倾诉可以消除负能量,缓解满腔的忧郁,再次轻装上阵。但是“过忧(悲)则气消伤肺”,因为肺主气、主皮毛,司呼吸,过度悲伤就会出现肺气抑郁,耗气伤阴等病证,表现为情志抑郁、感冒、咳嗽、声音嘶哑、短气喘息、痰血、咯血、毛发枯槁、肤无色泽及各种皮肤病等症状。例如《红楼梦》里的林黛玉,虽然姿容绝代,才压群芳,但是其性格却多愁善感,加之体弱多病,最后因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,忧郁而死。似乎从古至今,才子才女以及艺术家都容易得抑郁症,也许多些感性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,但就是因为太感性,人也容易抑郁。
恐(惊)为肾志,恐(惊)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益处的,因为惊恐可以引起人们的警觉,避免机体遭遇危害,同时人类也可以因为恐惧而多些敬畏,减少犯罪。但是在遭受剧烈惊恐时,则会“过惊则气乱,过恐则气下伤肾”,因为肾主前后二阴,肾藏精,而精能生髓充脑,过度惊恐就会出现肾不固摄、脑髓失养,气机紊乱闭塞等病证,表现为大小便失禁、遗精滑泄、突然昏厥、不省人事等症状,严重时还会导致当事人因惊恐死亡。例如剧本里的反面人物,在面对主角的正能量辐射时,因为害怕被代表正义的力量惩罚,就经常会屁滚尿流,大小便失禁。
思为脾志,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、谋虑的一种情志,虽然古往今来的主旋律都是鼓励每个人要经常思考,这样才能在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,也促进人类历史的进步。但是过度的思虑,则会“过思则气结伤脾”,因为脾主运化,脾统血,在过度思考或焦虑时就会出现脾失健运而清气不升、浊气不降,气血生化不足等病证,表现为食欲下降、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腹泻、头昏、心慌、贫血、月经量少、经期紊乱等症状。这一点肯定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,当因为某件事或某个人而过度焦虑,日思夜想,甚至每晚都要反复思量至天光破晓也难以入睡,你会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,那真是“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。这和每晚熬夜网游还不一样,熬夜打游戏那是痛并快乐着,而这个是只有痛,没有快乐。
中医一直都很强调和谐,人与自然界要和谐,人与人之间要和谐,人体内部环境也要和谐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调经论》曰:“气血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”,只要阴阳平衡,气血调和,表里相协,人体就会少生病甚至不生病。七情六欲也是一样,完全没有不太可能,但是也不能过度,一定要经常自我调节,须知过犹不及,和谐最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