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觉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心智提升的过程,心智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。

第一阶段,动物本能

你对自己的言行毫无觉察,一切行为完全依托本能,对自己完全不自知。

第二阶段,自我反思

你开始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了,会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说,为什么会这么做,凡事懂得思考,处在这个阶段的人,他不会再抱怨外在的人和事,开始全方位的反思他自己。

第三阶段,管控情绪

逐渐接纳自己,减少内耗,心态趋于平和稳定,自我与本我没有对抗。

这个阶段的人不会由情绪控制自己,会变得非常理性,一些外界的干扰、评价、嘲笑、讽刺都不会对他产生任何的影响,他只专注做好自己。

第四阶段,知行合一

经过长期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之后,行动力开始越来越强,加上时间管理和心态管理,会变得越来越自律,由大脑意识来控制行为,异常的专注,而行动时呢,会有行动来验证他的思想,执行力超强。

第五阶段,专注忘我

进入极致专注的状态,对要达成的目标和结果进入完全的疯狂痴迷状态。

进入这个阶段的人会迸发出超强的领袖智慧和魅力。

第六阶段,利他之心涌现

生命力和创造力逐渐增强,内心会不断涌现出慈悲。

进入这个阶段的人开始真正明白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利众者众人,身边的一切资源都将会源源不断地向他靠拢。

第七阶段,开悟觉醒

到了这个阶段的人,他会找到他自己人生的使命和目标,然后专注恒久,为之奋斗一生。

他也真正知道了我是谁,明白了我从哪里来,想好了要到哪里去。


人格结构理论

本我弗洛伊德认为:人格由本我、自我、超我三部分组成。

1、本我(Id):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、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,是人格的生物面,遵循“快乐原则”;

2、自我(Ego):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,是人格的心理面。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;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,遵循的是“现实原则”;

3、超我(Superego):是人格的社会面,是“道德化的自我”由“良心”和“自我理想”组成,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、限制本我,遵循“理想原则”。

停止精神内耗

1、停止活在别人的眼里

2、停止后悔

3、停止苛求完美

4、停止思虑过度

5、停止陷于消极

6、停止设限

7、停止反复犹豫

8、停止自我攻击

9、停止拖延

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

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、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,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。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:

生理上的需要: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。如果这些需要(除性以外)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,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。换而言之,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。马斯洛认为,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,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,而到了此时,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。

安全上的需要: 马斯洛认为,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,人的感受器官、效应器官、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,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。当然,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,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。

情感和归属的需要: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。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,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、经历、教育、宗教信仰都有关系。

尊重的需要: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,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。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。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、能胜任、充满信心、能独立自主。总之,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。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、有威信,受到别人的尊重、信赖和高度评价。马斯洛认为,尊重需要得到满足,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,对社会满腔热情,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。

自我实现的需要: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,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、抱负,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,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,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,解决问题能力增强,自觉性提高,善于独立处事,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,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。也就是说,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,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。马斯洛提出,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。

来源《自我与人格结构》

人格心理学

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,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、情绪、需要、动机、兴趣、态度、价值观、气质、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,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,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。

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,包括外向性(extraversion)、神经质性(neuroticism)、和善性(agreeableness)、严谨自律性(conscientiousness),和开放性(openness to experience)。

人格大五模型外向性神经质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开放性
和人格大五模型有关的特定特征爱交朋友、亲切焦虑、感情脆弱信任、温厚的自律、有组织的丰富想象力、创意

人格的八种人格划分:

外向思考型: 这类型的人,偏爱知性生活,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活动,合乎知性结论。所谓知性结论,就是客观而普遍为一般接受。不独断、不任性、谨守客观。以知性为行动规范,客观的分清各种事实和条件,仔细考虑之后才下结论。对人待己,采用相同基准。与人相处,分别善恶、共分美丑等等,都是这个基准为优先。

外向感情型: 这类型的人多半是女性,这种类型的女性,生活方式顺应感情,感情也能配合周围的状况,价值观也是一样。

外向感觉型: 这类型的人对客观的事实非常敏锐,注重的是具体的事实。当他凭感觉具体的享受某种事物时,必定体会出生命的喜悦。如果他举止高尚,你定是个有着高尚兴趣的唯美主义者。把自己的感觉提高到美的纯粹最高境界,享受旁人无法体会的艺术天地。

外向直觉型: 这类型的人,具有洞察客观事实背后这可能性的能力。这种人注重的不是现实,而是可能性,并且不断的追求可能性。安定的生活环境对他而言有如地狱,令人窒息。当他开始追逐可能性时,非常的热衷,有的人甚至显现得异常狂热。但是一旦遇到瓶颈无法突破时,立刻冷淡下来,干脆放弃。

内向思考型: 这类型的人和刚才的“外向思考型”一样,追随理念,只不过方向是朝内,而不是朝外。在自己的内部建立成一个理念世界,积极的推动发展,不会因为怕麻烦、危险、被视为异端、伤害与他人之间的感情等种理由而放弃。

内向感情型: 内向感情型的人,以女性居多。这类型的人的感情,受到内在、主观的要素所支配。感情的深度,外人完全看不出来。沉默、孤僻、厌恶粗俗的人。外人看来文静有礼,捉摸不定。多愁善感,有时会被别人认为“这种人,对别人的幸或是不幸,完全无动于衷”。

内向感觉型: 与所有内向型的人一样,内向感觉型的人也是远离外部的客观世界,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之中。它们往往不看重事物本身,却关注着事物的效果和自身深刻的主观感觉。艺术家往往倾向于这种类型。

内向直觉型: 这类型的人,可能成为预言家或艺术家。因为他们内在的直觉,在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开始活动时,只注意自己的内在感觉,不会被外界所眩感。